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幽玄·物哀·寂: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研究(日本文學經典譯叢)//2023新定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74296
- 條形碼:9787532774296 ; 978-7-5327-7429-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幽玄·物哀·寂: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研究(日本文學經典譯叢)//2023新定價 內容簡介
本書為"日本文學經典文學"叢書之一。將日本現代著名美學家大西克禮(1888-1959)的美學研究"三部曲"---《"幽玄"論》、《"物哀"論》、《"寂"論》合為一卷。《幽玄·物哀·寂》對日本傳統美學的三大關鍵詞---"幽玄""物哀""寂"---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剖析和闡釋,以其體系性的建構、文化語義學的方法、細致的理論分析、獨到的闡發與見解,而在日本傳統文論與美學的研究中卓犖超倫,堪稱日本乃至東方美學的經典著作。
幽玄·物哀·寂: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研究(日本文學經典譯叢)//2023新定價 目錄
日本美學基礎概念的提煉與闡發——大西克禮《幽玄》《物哀》《寂》“三部作”及其前后(譯本序)
“幽玄”論
一 作為藝術的歌道,作為美學思想的歌學
二 作為價值概念與樣式概念的“幽玄”
三 中世歌學中的“幽玄”概念的展開
四 正徹、心敬、世阿彌、禪竹的“幽玄”概念
五 “幽玄”和“有心”,“幽玄體”和“有心體”
六 樣式概念的價值意義和記述意義
七 作為美的概念的“幽玄”的內容,對其加以考察的視點
八 “幽玄”概念審美意義的分析
“物哀”論
一 “哀”概念的多義性及美學考察的困難
二 “哀”的語義,其積極與消極的意味
三 本居宣長關于“物哀”的學說
四 所謂感情上的“深刻”,對“哀”的主觀主義解釋
五 “哀”從心理學向美學的展開,一般審美意味向特殊審美意味的分化
六 作為審美體驗的“哀”的構造
七 美與“哀”、悲哀與美的關系
八 美的現象學性格與哀愁
九 平安朝時代的生活氛圍與“哀”的審美文化
十 知性文化的缺陷,唯美主義傾向,“憂郁”的概念
十一 平安朝時代的自然感情與“哀”
十二 “哀”的用例研究,其意味的五個階段
十三 作為特殊審美意味的“哀”的用例
十四 關于情趣象征問題
十五 審美范疇“哀”的完成
“寂”論
前言
一 序論
二 俳論中的美學問題(一)
三 俳論中的美學問題(二)
四 俳諧的藝術本質與“風雅”概念
五 “寂”的一般意味與特殊意味
六 作為審美范疇的“寂”(一)
七 作為審美范疇的“寂”(二)
八 作為審美范疇的“寂”(三)
九 “寂”的美學界限與茶室的審美價值
譯者后記
展開全部
幽玄·物哀·寂: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研究(日本文學經典譯叢)//2023新定價 作者簡介
大西克禮(1888-1959),畢業于東京大學美學專業,1930年后長期在東京大學擔任美學教職,1950年退休后仍埋頭于美學的翻譯與研究,譯作有康德的《判斷力批判》等,著有《的研究》(1932)、《現象學派的美學》(1938)、《幽玄與哀》(1940)、《風雅論——“寂”的研究》(1941)、《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識論史》(1950),去世后出版《美學》(上、下兩卷,1960-1961)、《浪漫主義美學與藝術論》(1969)等,是日本學院派美學的確立者和代表人物。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