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養鱉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0228605
- 條形碼:9787800228605 ; 978-7-80022-860-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養鱉技術 目錄
養鱉技術 節選
《養鱉技術》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王衛民、樊啟學講師編著。內容包括:緒論,鱉的生物學概要,養鱉場的規劃、設計與建造,鱉的人工繁殖,鱉的飼養技術,鱉的疾病、敵害及其防治,鱉的捕捉與運輸。內容豐富,科學實用,文字簡練,通俗易懂。適合養鱉場、專業養殖人員和部隊農副業生產人員閱讀。
養鱉技術 相關資料
二、外部形態(一)體色自然界中野生鱉體色一般為灰黑色和墨綠色,也有黃綠色、茶褐色和橄欖綠色。鱉的體色是與其所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是自我保護的體色。近些年來在全國幾個省份也發現了背甲呈橘黃色、腹甲呈乳白略帶橘黃色的鱉,群眾稱它“金鱉”;湖北已發現11只。這種體色的鱉,1983年和1987年在紅安縣各發現1只,1988年在武昌關山發現1只,1988年8月,湖北羅田縣三里畈養鱉場首次從7300只鱉卵中孵化出8只幼“金鱉”。另外,1988年5月在江西鄱陽湖的沙洲上捉住1只“金鱉”,同年7月安徽也發現1只。在迄今發現的“金鱉”中數武昌關山捉到的那只個體最大,體重1.6千克。據初步鑒定,以上“金鱉”為體色變異型中華鱉。(二)外部形態結構鱉體形扁平,呈橢圓形,其外部形態可分為頭、頸、軀干、尾及四肢5部分。1.頭部頭部前端略呈三角形,后部近似圓筒狀,形似蛇頭。吻部朝前延長形似管狀,稱之為吻突,其長度約等于眼徑。一對管狀鼻孔開口于吻突的前端,因而吻突既是鱉的呼吸器官又是覓食器官。正由于鱉的呼吸孔開口于吻突,所以鱉從水中浮起呼吸空氣中的氧氣時,身體完全不用露出水面,只需吻端稍稍露出水面就行了。鱉的這一特點,對于隱蔽身體,免遭敵害侵襲有著重要作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