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傳統儀術與文化傳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040494495
- 條形碼:9787040494495 ; 978-7-04-049449-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儀術與文化傳統 目錄
引 言 001
講 天人合一 003
一、 什么是“天人合一”? 003
二、 中華傳統藝術中的“天人合一” 003
三、 中華民族“天人合一”哲學觀的由來 019
四、 “天人合一”是中華文化對于世界文化為杰出的貢獻 021
第二講 禮樂傳統 025
一、 中華禮樂傳統溯源 025
二、 中華禮樂的重要理論 026
三、 中華傳統藝術中的禮樂傳統 029
四、 中華禮樂傳統的得失 043
五、 對中華禮樂傳統的繼承、改造和揚棄 046
第三講 大象之美 051
一、 什么是“象”? 051
二、 《易傳》說“象” 052
三、 由“象”衍生而出的審美范疇 053
四、 中華傳統藝術中的大象之美 055
五、 大象之美與藝術家蒙養 068
六、 中華傳統藝術重視大象之美的文化背景 069
七、 中華傳統藝術的高妙正在大象之美 070
第四講 比德思維 073
一、 “于玉比德”與儒家修身學說 073
二、 “于玉比德”觀念的延伸 074
三、 中華傳統藝術的比德、寄興與象征 080
四、 比德思維的文化背景 085
五、 比德思維的得失 086
第五講 吉祥意識 093
一、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淵源流變 093
二、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豐富內涵 094
三、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藝術表現 099
四、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文化背景 106
五、 對中華吉祥意識的反思與審視 111
第六講 中和圓融 113
一、 中華中和美溯源 113
二、 儒家論道德境界的“和” 114
三、 道家論自然境界的“和” 117
四、 以中和為主導的中華傳統藝術 118
五、 對民族性格中和圓融的多面審視 130
第七講 氣韻生動 135
一、 釋“氣韻” 135
二、 “氣韻生動”審美命題的提出 137
三、 “氣韻生動”審美命題的拓展 137
四、 氣韻生動審美傳統的源頭在民間 144
五、 “氣韻生動”審美傳統的文化背景 148
第八講 傳神寫意 153
一、 “神”“傳神”“暢神”命題的被提出 153
二、 寫意—文人畫及其理論 155
三、 中華民間藝術的傳神寫意傳統 161
四、 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雙向作用 165
五、 中華傳統藝術傳神寫意的文化背景 169
第九講 曲線旋律 175
一、 中華傳統繪畫“線”的豐富內涵 175
二、 中華詩、書、畫的融通 185
三、 中華其他藝術中的曲線旋律 190
四、 中華傳統藝術線化的文化背景 197
第十講 穩定程式 201
一、 中華各門類傳統藝術的成熟程式 201
二、 中華傳統藝術形成程式的文化背景 213
三、 一分為二看藝術程式 214
第十一講 海納百川(之一) 217
一、 古代別流旁支的藝術 218
二、 各民族文化藝術的交流融會 225
第十二講 海納百川(之二) 234
一、 少數民族自成體系的文化藝術 234
二、 維護文化生態,保護各民族藝術 251
三、 結語 251
參考文獻 254
代后記 我怎樣講通識課程“傳統藝術與文化傳統”—2017年“中華傳統文化通識核心課程講習營”演講 255
講 天人合一 003
一、 什么是“天人合一”? 003
二、 中華傳統藝術中的“天人合一” 003
三、 中華民族“天人合一”哲學觀的由來 019
四、 “天人合一”是中華文化對于世界文化為杰出的貢獻 021
第二講 禮樂傳統 025
一、 中華禮樂傳統溯源 025
二、 中華禮樂的重要理論 026
三、 中華傳統藝術中的禮樂傳統 029
四、 中華禮樂傳統的得失 043
五、 對中華禮樂傳統的繼承、改造和揚棄 046
第三講 大象之美 051
一、 什么是“象”? 051
二、 《易傳》說“象” 052
三、 由“象”衍生而出的審美范疇 053
四、 中華傳統藝術中的大象之美 055
五、 大象之美與藝術家蒙養 068
六、 中華傳統藝術重視大象之美的文化背景 069
七、 中華傳統藝術的高妙正在大象之美 070
第四講 比德思維 073
一、 “于玉比德”與儒家修身學說 073
二、 “于玉比德”觀念的延伸 074
三、 中華傳統藝術的比德、寄興與象征 080
四、 比德思維的文化背景 085
五、 比德思維的得失 086
第五講 吉祥意識 093
一、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淵源流變 093
二、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豐富內涵 094
三、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藝術表現 099
四、 中華民族吉祥意識的文化背景 106
五、 對中華吉祥意識的反思與審視 111
第六講 中和圓融 113
一、 中華中和美溯源 113
二、 儒家論道德境界的“和” 114
三、 道家論自然境界的“和” 117
四、 以中和為主導的中華傳統藝術 118
五、 對民族性格中和圓融的多面審視 130
第七講 氣韻生動 135
一、 釋“氣韻” 135
二、 “氣韻生動”審美命題的提出 137
三、 “氣韻生動”審美命題的拓展 137
四、 氣韻生動審美傳統的源頭在民間 144
五、 “氣韻生動”審美傳統的文化背景 148
第八講 傳神寫意 153
一、 “神”“傳神”“暢神”命題的被提出 153
二、 寫意—文人畫及其理論 155
三、 中華民間藝術的傳神寫意傳統 161
四、 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雙向作用 165
五、 中華傳統藝術傳神寫意的文化背景 169
第九講 曲線旋律 175
一、 中華傳統繪畫“線”的豐富內涵 175
二、 中華詩、書、畫的融通 185
三、 中華其他藝術中的曲線旋律 190
四、 中華傳統藝術線化的文化背景 197
第十講 穩定程式 201
一、 中華各門類傳統藝術的成熟程式 201
二、 中華傳統藝術形成程式的文化背景 213
三、 一分為二看藝術程式 214
第十一講 海納百川(之一) 217
一、 古代別流旁支的藝術 218
二、 各民族文化藝術的交流融會 225
第十二講 海納百川(之二) 234
一、 少數民族自成體系的文化藝術 234
二、 維護文化生態,保護各民族藝術 251
三、 結語 251
參考文獻 254
代后記 我怎樣講通識課程“傳統藝術與文化傳統”—2017年“中華傳統文化通識核心課程講習營”演講 255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