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代漢學家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9280
- 條形碼:9787101139280 ; 978-7-101-13928-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漢學家族研究 本書特色
目前清代學術家族的研究偏重于江南文學群體,而對清代學術主流——漢學的研究仍囿于吳、皖分派思路,涉及漢學家族的論著非常薄弱。全稿以二十多個漢學家族為基本素材,圍繞清代漢學的家學傳衍、家法內涵、學術方法、漢宋關系和學術精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梳理、考辨。作者不僅閱覽了清代學者的大量經史論著、文集和傳記資料,而且搜集、使用了以往研究者忽略的漢學家書札和族譜資料。比如后者,作者曾在北京、上海、湖南、江蘇、安徽、福建等地收集漢學家的族譜資料二十多部。基于翔實的史料,書稿就清代漢學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論述詳盡,文字簡煉。 本稿是作者繼《近代諸子學與文化思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新會梁氏:梁啟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和《嘉慶以來漢學傳統的衍變與傳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列入國家清史編委會研究叢刊)之后,十余年來研究清代學術文化的重要成果,代表了目前有關清代漢學及家族文化研究的z新進展。 這項研究于2012年列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名稱為“18—19世紀學術家族之研究”(項目批準號:12BZS049)。課題的部分心得曾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江海學刊》《安徽史學》《安徽大學學報》等刊以論文發表,共有十多篇,二十余萬字,但撰為書稿時已再加研究,內容有增補、修改。
清代漢學家族研究 內容簡介
目前清代學術家族的研究偏重于江南文學群體,而對清代學術主流——漢學的研究仍囿于吳、皖分派思路,涉及漢學家族的論著很好薄弱。全稿以二十多個漢學家族為基本素材,圍繞清代漢學的家學傳衍、家法內涵、學術方法、漢宋關系和學術精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梳理、考辨。作者不僅閱覽了清代學者的大量經史論著、文集和傳記資料,而且搜集、使用了以往研究者忽略的漢學家書札和族譜資料。比如后者,作者曾在北京、上海、湖南、江蘇、安徽、福建等地收集漢學家的族譜資料二十多部?;谙鑼嵉氖妨希瑫寰颓宕鷿h學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論述詳盡,文字簡煉。本稿是作者繼《近代諸子學與文化思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新會梁氏:梁啟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和《嘉慶以來漢學傳統的衍變與傳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列入國家清史編委會研究叢刊)之后,十余年來研究清代學術文化的重要成果,代表了目前有關清代漢學及家族文化研究的近期新進展。這項研究于2012年列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名稱為“18—19世紀學術家族之研究”(項目批準號:12BZS049)。課題的部分心得曾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江海學刊》、《安徽史學》、《安徽大學學報》等刊以論文發表,共有十多篇,二十余萬字,但撰為書稿時已再加研究,內容有增補、修改。資助出版。額度為五萬元。
清代漢學家族研究 目錄
清代漢學家族研究 作者簡介
羅檢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至民國的思想文化史、社會文化史。主要學術成果有《文化新潮中的人倫禮俗(1895—192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13年版;《中國文化發展史(晚清卷)》(D一作者),山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嘉慶以來漢學傳統的衍變與傳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近代諸子學與文化思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新會梁氏:梁啟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等。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