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農村調查-2014年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2362
- 條形碼:9787516152362 ; 978-7-5161-523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調查-2014年卷 本書特色
1988年中國農村研究院的前身——華中師范大學農村基層政權研究中心成立,主任張厚安教授提出了“‘三個面向’(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理論務農”的宗旨,并帶領同仁到全國進行普遍性農村調查。1995年中心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農村問題研究中心”,研究領域得以擴展。1996年,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了22個村莊進行全面、細致、系統的調查研究,并推出“村治書系”。1997年,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勇教授將中心的方法歸納為“實際、實證、實驗”。1999年中心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并于2000年被批準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成為國內研究農村問題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由徐勇教授擔任主任。2011年改稱中國農村研究院。徐勇主編的《中國農村調查(2014年卷)》為“百村觀察”調查的2014年卷。
中國農村調查-2014年卷 內容簡介
1988年中國農村研究院的前身——華中師范大學農村基層政權研究中心成立,主任張厚安教授提出了“'三個面向'(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理論務農”的宗旨,并帶領同仁到全國進行普遍性農村調查。1995年中心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農村問題研究中心”,研究領域得以擴展。1996年,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了22個村莊進行全面、細致、系統的調查研究,并推出“村治書系”。1997年,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勇教授將中心的方法歸納為“實際、實證、實驗”。1999年中心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并于2000年被批準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成為國內研究農村問題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由徐勇教授擔任主任。2011年改稱中國農村研究院。本書為“百村觀察”調查的2014年卷。
中國農村調查-2014年卷 目錄
徐勇教授在2013年暑期“百村觀察”表彰與培訓大會上的講話
專題一 新農村社區建設
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馬橋鎮中坪社區調研報告
——山區“產業帶動式”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模式探究”
河南省鄢陵縣陳化店東明義社區調研報告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東孚鎮天竺社區調研報告
——天竺“網格化”社區治理模式探析
河南省遂平縣嵖岈山鎮魏樓社區調研報告“
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社區調查報告
多村整合型社區的融合困境及其突破路徑
——基于對梁溝社區的調研
專題二 鄉村治理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農村網格化管理創新
——以浙江省展幸村為例
農民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功能運作分析
——以河南省s村為個案
非層級性治理:惠農政策嵌入背景下的鄉村治理難題
——基于河南省淮陽縣林樓村的調研
“沉默的大多數”:干群關系作用下的村民自治障礙
——以河南省t村為個案
村級治理下的公共參與缺失與原因分析
——以江蘇省吳江市開弦弓村調研為例
村莊治理中的低參與度和少話語權
——基于云南省漾濞縣向陽村村莊治理的調查
回應性維權:從“討價還價”到“持續抗爭”
——以四川省水竹林村11小組的村民為例
村干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以廣東羅定市新樂村為例
基層治理中的惡勢力把持村務的現象與影響
——以河南省l縣m村為例
專題三 農村扶貧與發展
人口空心化背景下貧困農村發展:困境與出路
——基于四川省蓬安縣正源鎮n村調研
關于黑龍江省s村發展婦女農業季節工的調查報告
農房新建中的“雙化”管理模式及暴露出來的問題
——浙江省蘭溪市黃店鎮桐山后金村情況調查
信宜市錢排三華李發展現狀與前景預測調研報告
——以廣東省信宜市錢排鎮錢新村為例
“整村推進”扶貧模式的問題與對策
——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中嶺村為例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吞力黑衣壯景區”為例
文化創意助力下的地方特色農業發展
——以臺灣x鎮柿餅產業發展為例
村莊視角下民族村貧困的成因及其治理路徑
——基于黔南s民族自治縣l民族村的調查
專題四 鄉村公共服務
灌溉用水治理方式的變遷邏輯
——基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新圩鎮壯村的調研
旱區農業發展的破解之道
——以云南省硯山縣蒲草村的水利建設為例
政府彌補式干預下水利設施管理中的村民合作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g市p縣m村為個案
“美麗鄉村”為何“清而不潔”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上蓬村為例
“省級生態村”何以構建
——以湖北省大冶市江添受村為例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農民緣何還是沉默的大多數
——以河北省范莊村集體林權改革為研究對象
專題五 鄉村社會保障
參與式養老的實施與村莊治理的發展
——以三個村莊養老模式的實施為例
農村低保政策的困境與對策
——以河北省藁城市南孟村為例
農村*低生活保障制度運行中的公平性及傳播對策透析
——以安徽省雄村為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發展的微觀機理分析
——以河北省前土橋村為個案
新農保實施中的現狀與困境分析
——以河北省定州市寨西店村為例
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微觀機理
——以浙江省y街道敬老院的新探索為例
專題六 少數民族村莊治理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桑科鄉曼瑪村調研報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托克遜縣郭勒布依鄉奧依曼布拉克村調查報告
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撤并效應分析
——以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庫倫鎮哈圖他拉嘎查為例
外來文化沖擊下少數民族文化的調適
——以大涼山地區彝族文化為例
鄉村治理視野下少數民族村莊文化傳承與調適
——以岔河鄉鳳窩村為研究個案
現代國家政權建設與游牧民族的政治認同
——以青海省x村牧民政治認同為例的分析
民族服飾產業:民族村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創新
——以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銅廠鄉落坪村為例
草牧場承包制度的負外部性及其應對策略
——基于錫林浩特市巴彥淖爾嘎查的調研
“百村觀察”項目2013年暑期調查信息表
中國農村調查-2014年卷 作者簡介
徐勇,男,1955年7月15日生,漢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共黨員。現為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兼任湖北省政治學會會長和華中師范大學新農學院院長。入選首批人文社科領域“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基層政治與鄉村治理研究,是國內最早將實證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學研究領域的學者之一,并從社會的角度研究政治發展過程,也是我國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區自治研究領域的帶頭人之一。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