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國史十一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80584
- 條形碼:9787510480584 ; 978-7-5104-8058-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史十一講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1.作者權威:張蔭麟學貫中西,一生志在國史研究,被稱為二十世紀中國新史學的開山大匠。是梁啟超、陳寅恪、錢穆、傅斯年、熊十力、賀麟、吳宓、陳夢家、顧頡剛等贊嘆的史學奇才。
2.文史兼長:本書不僅考據扎實、史料豐富、深邃通俗、文采斐然,還于近代史學研究有篳路藍縷之功。張蔭麟兼采中西史學研究方法之長,在為此書所寫自序中闡明了自己的著史之法,列舉了判斷史事重要性的五種標準以及統貫“動態史”的四個范疇,對我們今天的史學研究仍具有指導意義。張蔭麟熟讀史料古籍,古文功底深厚且才情非凡,將一部嚴肅的史學著作寫得辭藻警人、蕩氣回腸。
3.經典實用:本書是民國時期計劃出版的高中歷史教材,是一本經典國史著作。與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并肩的史學經典。
4.新增3.2萬字。全新收錄作者未完成的第十二章《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和他為該書宋史部分撰寫的三篇文字,即《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北宋的外患與變法》和《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
5.名家力薦:
張君為清華近年學生品學具佳者中之**人,弟嘗謂庚子賠款之成績,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陳寅恪
張君天才英發,年力方富,又博通中西文哲諸科;學既博洽,而復關懷時事,不甘僅僅為記注、考訂而止。然則中國新史學之大業,殆將于張君之身完成之。——錢穆
張蔭麟先生,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其宏博之思,蘊諸中而尚未及闡發者,吾固無從深悉。然其為學,規模宏遠,不守一家言,則時賢之所夙推而共譽也。——熊十力
終能在史學界取得**流的地位。——賀麟
文筆流暢優美,運思遣事之情深意遠,舉重若輕,在通史著作中當時稱絕,后也罕見。――王家范
歷史教科書中*好的一本“創作”。——陳夢家
不加腳注,不引原文,使有井水處,人人皆于史事。漢以前由張氏自撰。——顧頡剛
世人多驚羨其文筆之粹美,以為勝過一般文學創作,不知其字字珠璣,皆為潛心涵泳幾經錘煉而后成。—— 張其昀
國史十一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了從商朝到東漢前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是一本獨具一格的經典通史讀物。作者依據自己的史觀對東漢前的中國史實作了較為嚴格的選擇和取舍,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各朝代重要的事件,著力敘述中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全書內容豐富,不僅講述王朝更迭、政治興衰、社會變遷,也描述文化發展、商業經濟,還介紹地域民俗、大眾生活,可謂包羅萬象。作者文史兼長,用文學化的語言將一部國史寫得優美動人,思想智慧透徹通達,隨處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使讀者既能享受歷史之美,又能領略文學之妙。
國史十一講 目錄
◎圖書目錄
**講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節 商代文化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第二講 周代的封建社會
**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第二節 奴隸
第三節 庶民
第四節 都邑與商業
第五節 家庭
第六節 士
第七節 宗教
第八節 卿大夫
第九節 封建組織的崩潰
第三講 霸國與霸業
**節 楚的興起
第二節 齊的興起(附宋)
第三節 晉楚爭霸
第四節 吳越代興
第五節 鄭子產
第四講 孔子及其時世
**節 魯國的特色
第二節 孔子的先世與孔子的人格
第三節 孔子與其時世
第四節 孔子與政治
第五節 孔子與教育
第六節 孔子的晚年
第五講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節 三晉及田齊的興起
第二節 魏文侯、李克、吳起
第三節 秦的變法
第四節 經濟的進步與戰爭的變質
第五節 國際局面的變遷
第六講 戰國時代的思潮
**節 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第二節 墨子
第三節 墨子與墨家
第四節 孟子、許行及周官
第五節 楊朱、陳仲、莊周、惠施、老子
第六節 鄒衍、荀卿、韓非
第七講 秦始皇與秦帝國
**節 呂不韋與嬴政
第二節 六國混一
第三節 新帝國的經營
第四節 帝國的發展與民生
第八講 秦漢之際
**節 陳勝之起滅
第二節 項羽與巨鹿之戰
第三節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第四節 項羽在關中
第五節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第九講 大漢帝國的發展
**節 純郡縣制的重建
第二節 秦漢之際中國與外族
第三節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第四節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第十講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節 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第二節 儒家的正統地位之確立
第三節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響
第十一講 改制與“革命”
**節 外戚王氏的專權
第二節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節 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第四節 王莽的改革
第五節 新朝的傾覆
第六節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模
附錄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
國史十一講 相關資料
◎內文節選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一)
當新莽之世及建武初二十年間,匈奴不斷侵擾中國的邊境。但這時期匈奴的強梁只是他將屆末日之前的“回光返照”。約在建武二十年以降,“匈奴中連年旱蝗,赤地數千里,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耗大半”。二十四年,匈奴復分裂為南北。南單于復稱“呼韓邪單于”,以所主南邊八郡眾四五萬人降漢。漢朝聽他們入居云中。其后南匈奴與北匈奴戰失利,漢朝又讓他們入居西河美稷(今山西汾縣離石一帶)。南單于派所部分駐北邊的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門、西河及代八郡,為郡縣偵邏耳目,以防北虜。漢廷在西河置官監督匈奴,并令西河長史領騎二千,馳刑五百人,以衛護匈奴,冬屯夏罷,歲以為常。這是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的事。
直至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以前,東漢對匈奴一向取容忍羈縻的態度。是年,明帝始大發緣邊兵,遣將分道出塞,會合南匈奴,撻擊北虜。北虜聞風渡大沙漠遠去,漢軍未得和他們的主力接觸,只取了伊吾盧的地方。不數年后,北匈奴內部復起分裂,黨眾離叛,南匈奴攻其前,丁零攻其后,西域攻其右,鮮卑攻其左,內憂外患之余,加以饑蝗。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東漢第三帝)死,和帝繼位,竇太后臨朝,南單于上書請求乘機滅北匈奴。適值竇太后兄竇憲犯了重罪,請求擊匈奴贖死。乃拜竇憲為車騎將軍,耿秉為副,將漢兵、南匈奴兵及其他外夷兵伐匈奴。次年,漢將所領的南匈奴兵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敵眾潰散,降者八十一部二十余萬人。憲等登燕然山,立石刻銘而還。銘文的作者即著 《漢書》的班固,為東漢一大手筆,是役以中護軍的資格從行。茲錄銘文如下: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納于大麓,維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御,理兵于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云(一作雷)輜蔽路,萬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然后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于是域滅區單,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上德。其辭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匈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內文節選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一)
當新莽之世及建武初二十年間,匈奴不斷侵擾中國的邊境。但這時期匈奴的強梁只是他將屆末日之前的“回光返照”。約在建武二十年以降,“匈奴中連年旱蝗,赤地數千里,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耗大半”。二十四年,匈奴復分裂為南北。南單于復稱“呼韓邪單于”,以所主南邊八郡眾四五萬人降漢。漢朝聽他們入居云中。其后南匈奴與北匈奴戰失利,漢朝又讓他們入居西河美稷(今山西汾縣離石一帶)。南單于派所部分駐北邊的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門、西河及代八郡,為郡縣偵邏耳目,以防北虜。漢廷在西河置官監督匈奴,并令西河長史領騎二千,馳刑五百人,以衛護匈奴,冬屯夏罷,歲以為常。這是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的事。
直至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以前,東漢對匈奴一向取容忍羈縻的態度。是年,明帝始大發緣邊兵,遣將分道出塞,會合南匈奴,撻擊北虜。北虜聞風渡大沙漠遠去,漢軍未得和他們的主力接觸,只取了伊吾盧的地方。不數年后,北匈奴內部復起分裂,黨眾離叛,南匈奴攻其前,丁零攻其后,西域攻其右,鮮卑攻其左,內憂外患之余,加以饑蝗。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東漢第三帝)死,和帝繼位,竇太后臨朝,南單于上書請求乘機滅北匈奴。適值竇太后兄竇憲犯了重罪,請求擊匈奴贖死。乃拜竇憲為車騎將軍,耿秉為副,將漢兵、南匈奴兵及其他外夷兵伐匈奴。次年,漢將所領的南匈奴兵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敵眾潰散,降者八十一部二十余萬人。憲等登燕然山,立石刻銘而還。銘文的作者即著 《漢書》的班固,為東漢一大手筆,是役以中護軍的資格從行。茲錄銘文如下: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納于大麓,維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御,理兵于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云(一作雷)輜蔽路,萬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然后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于是域滅區單,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上德。其辭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匈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次年,憲方遣班固等招降北匈奴,而南匈奴深入追擊,北單于大敗,受傷遁走,其閼氏及男女五人皆被虜。憲見北胡微弱,便想趁勢把他滅掉。次年遣耿夔將精騎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單于廷于金微山。漢兵凌厲無前,斬殺五千余級。單于領數騎逃亡,他的珍寶財畜盡為漢兵所得。夔等追至去塞五千余里而還。單于遠走,當時漢人不知其下落。近今史家或疑四世紀末葉侵入歐洲而引起西方民族大移徙之“匈人”,其前身即此次北單于率以遠遁之殘眾云。但據《后漢書·耿夔傳》,是時從北單于逃亡的不過“數騎”,其后裔如何能成為偌大的勢力?故吾人于此說不無疑問。北單于既走,其余眾降漢,后復叛,為漢所破滅。
耿夔滅北匈奴之后三年,即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亦把西域完全平定。班超,平陵(今陜西興平)人,班固之弟。超之始露頭角是在永平十六年伐匈奴之役。是役超為“假司馬”,領兵擊伊吾盧,戰于蒲類海,斬虜很多,因被朝廷賞識。東漢自取伊吾盧后,乃開始經營西域,因派班超往使鄯善(即樓蘭)。班超初到,鄯善王敬禮備至,后來忽然疏懈,超料定北匈奴有人派來,鄯善王因而動搖,考問服侍的胡奴,果得其實。于是把他關起來,盡召隨從的吏士三十六人共飲,酒酣,說道:“你們和我都身在絕域,想立大功以取富貴。現在虜使才到了幾天,鄯善王的態度便大變,假如他奉令要把我們收送匈奴,又為之奈何?”吏士都道:“現今處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班超便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為今之計,只有趁
夜放火襲攻虜使,他們不知我們人數多少,必然大起恐慌,可以殺盡。把虜使一行誅滅,鄯善破膽,便功成事立了。”是夜班超領眾直奔虜舍,適值有大風。他令十人攜鼓藏虜舍后,約定一見火起即擂鼓吶喊,其余的人盡持刀劍弓弩,夾門埋伏。于是乘風放火,前后鼓噪。虜眾慌亂。班超親手格殺三人,吏士斬虜使并從士三十余級,余下的一百人左右通通燒死。明日,班超傳召鄯善王,拿虜使的首級給他看。鄯善全國震怖,即納王子為質,歸服漢朝。事變的經過奏上朝廷,朝廷便令超繼續往使其他諸國,以竟前功,并要給他增兵。他說:原有的三十六人就夠了,倘有不測,人多反而為累。
是時于闐新破莎車,雄霸天山南路,而服屬匈奴,匈奴遣使監護之。超離鄯善,西至于闐,其王待他甚冷淡。于闐俗信巫。巫者說:神怒于闐王向漢,要他取漢使的?馬來獻祭。他便向班超求馬。超秘密探知這事的詳情,便答應他,卻要那巫者親自來取。一會巫者果到,班超立即把他斬首,拿他的首級送給于闐王,并責備他。他早已知道班超在鄯善的偉績,見了巫者血淋淋的首級,更加惶恐,便攻殺匈奴的使者而投降于班超。超厚賞王以下,優加撫慰。
永平十七年,漢使復置西域都護。是年班超去于闐,從間道至疏勒。先是,龜茲倚仗匈奴的威勢,雄據天山北路,攻破疏勒,殺其王,而立龜茲人兜題以代之。超既至疏勒,先派屬吏田慮去招兜題,并囑咐他道:“兜題本非疏勒種,國人必不替他出死力,他若不降,便把他拘執。”兜題果然無意歸降,田慮便乘他無備把他縛了,他左右的人驚駭而散。班超趕到,召集疏勒將吏,宣布龜茲無道之狀,改立舊王的侄子忠為王,疏勒人大悅。忠和官屬請殺兜題,班超卻把他放了,遣送回國。
永平十八年,明帝去世,章帝繼位,龜茲和焉耆乘中國的大喪,攻殺都護陳睦,于是班超孤立無援。龜茲、姑墨屢次出兵攻疏勒,班超率著那三十幾個吏士,協同疏勒王拒守了一年多。章帝初即位,見他勢力單薄,怕蹈陳睦的覆轍,便召他回國,疏勒都尉見留他不住,拔刀自刎。他行到于闐,于闐的王侯以下號泣留他,抱住他的馬腳。他于是復回疏勒。時疏勒已有兩城降于龜茲,和尉頭國連兵。班超捕斬叛徒,擊破尉頭,殺了六百多人,疏勒復安。
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率領疏勒、康居、于闐和拘彌兵一萬人攻破了姑墨(時姑墨附龜茲,其王為龜茲所立)的石城,斬首七百級。
班超想趁勢平定西域諸國,上疏請兵。五年,朝廷派弛刑及應募千人來就。先是,莎車以為漢兵不出,降于龜茲,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反叛。
援兵既至,超擊番辰,大破之,斬首千余級,獲生口甚眾。超欲圖龜茲,建議先聯烏孫,朝廷從之。八年,拜超將兵長史。九年,又給他增兵八百。超于是征發疏勒、于闐兵擊莎車。莎車秘密勾結疏勒王忠,啖以重利,忠遂反叛。超改立疏勒王,率效忠的疏勒人以攻忠,相持半年,而康居派精兵助忠,超不能下。是時月氏新和康居聯婚,相親善。超派人帶了大批的錦帛送給月氏王,請他曉諭康居罷兵,果達目的。忠勢窮,被執歸國。其后三年,忠又借康居兵反,既而密與龜茲謀,遣使詐降于超。超知道他的奸謀,卻裝著答應他。他大喜,親來會超,超暗中布置軍隊等待他。他到,設筵張樂款待他。正行了一輪酒,超呼吏把他縛起,拉去斬首。繼擊破他的部眾,殺了七百多人,疏勒全定。次年,超征發于闐等國兵二萬五千人復擊莎車,而龜茲王遣左將軍征發溫宿、姑墨、尉頭兵合五萬人救莎車。超召集將校和于闐王等商議道:“現在我們兵少,打不過敵人,計不如各自散去,于闐軍從這里東歸,本長史亦從這里西歸,可等夜間聽到鼓聲便分途進發。”同時暗中把奪得的生口放了。龜茲得到這消息大喜,自領萬騎在西界攔截班超,而命溫宿王領八千騎在東界攔截于闐軍。超探知他們已出發,密令諸部準備,于雞鳴時突襲莎車營。敵軍大亂四竄。追斬五千多級,獲馬畜財物無算。莎車窮蹙納降,龜茲等各自散去。班超由此威震西域。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超又定月氏。先是,月氏以助漢有功,因求漢公主,為超所拒絕,因懷怨恨。是年派其副王領兵七萬攻超。超的部眾自以人數單少,大為憂恐。超曉諭軍士道:“月氏兵雖多,但越過蔥嶺,經數千里而來,并無運輸接濟,何須憂懼呢?我們只要把糧食收藏起來,據城堅守,他們饑餓疲困,自會投降,不過幾十天便了結。”月氏攻超不下,抄掠又無所得,超預料他們糧食將盡,必向龜茲求援。于是伏兵數百,在東界等候。果然遇到月氏派去龜茲的人馬,帶著無數的金銀珠玉。伏兵把他們解決了。班超把使人的首級送給月氏副王。他看了大驚,派人請罪并求放他生還。班超答應了他。月氏由此懾服,每年納貢。永元三年,即耿夔滅北匈奴的一年,龜茲、姑墨、溫宿皆向班超投降。朝廷拜超為西域都護。超設都護府于龜茲,廢其王拘送京師,而另立新王。是時西域五十多國,除焉耆、危須、尉犁因從前曾攻殺都護,懷著貳心外,其余盡皆歸附漢朝。其后,永元六年這三國亦為班超所平定。
國史十一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張蔭麟(1905—1942),號素癡,廣東東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1923年考入清華學堂,入學之初即因學術文章受到梁啟超激賞。1929年畢業后公費赴美留學,入斯坦福大學攻讀哲學和社會學并提前完成學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后相繼執教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大、浙江大學。1942年10月在遵義去世。
張蔭麟學術研究領域甚廣,治史十九年發表論著近二百篇,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新史學的開山大匠。1935年,他應國民政府之聘,編撰了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國史綱》。此書文史兼長,于現代史學研究有篳路藍縷之功。張蔭麟先生不僅學術貢獻卓越,且教書極為用心,為中國史學界培養了一批學術骨干。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