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學之都經典文庫建康實錄(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328645
- 條形碼:9787553328645 ; 978-7-5533-286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之都經典文庫建康實錄(精) 本書特色
《建康實錄》二十卷,唐代許嵩撰。書中史事上起東漢獻帝興平元年(194),下至陳后主禎明三年(589),集中記載了建都建康(今南京)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代史實及軼事的別史,不僅記述六朝時期君臣的言行事跡,還著力記載了有關土地、山川、城池、宮苑的制置和興廢,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唐代之前的地方史資料,其中征引今已亡佚的唐代以前的方志地記典籍顧野王的《輿地志》、陶季直《京都記》、山謙之《南徐州記》等。此次出版,邀請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教授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陸帥博士點校,納入“文學之都經典文庫”,采用橫排簡體形式。
文學之都經典文庫建康實錄(精) 內容簡介
《建康實錄(精)》是一部記述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事的史籍,因為朝皆建都建康,故以為名。這部書對研治魏晉南北朝歷史以及南京地區歷史地理,都很有參考價值。
文學之都經典文庫建康實錄(精) 目錄
建康實錄卷**吳上
建康實錄卷第二吳中
建康實錄卷第三吳中下
建康實錄卷第四吳下
建康實錄卷第五晉上
建康實錄卷第六晉上
建康實錄卷第七晉中
建康實錄卷第八
建康實錄卷第九晉中下
建康實錄卷第十晉下
建康實錄卷第十一宋上
建康實錄卷第十二宋中
建康實錄卷第十三宋下上
建康實錄卷第十四宋下
建康實錄卷第十五齊上
建康實錄卷第十六齊下
建康實錄卷第十七梁上
建康實錄卷第十八梁下
建康實錄卷第十九陳上
建康實錄卷第二十陳下
文學之都經典文庫建康實錄(精) 節選
《建康實錄》: 建康者,本楚金陵邑,秦改為秣陵,吳改為建業,晉愍帝諱業,改為建康。元帝即位,稱建康宮,五代仍之不改。故其書舉南朝之事。 建業者,古之金陵地。案《周禮》牽牛婺女之野。《尚書》禹別九州,日淮海惟揚州。分為越國,立為揚州,此則揚州之分域。《春秋元命包》日:“牽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立為楊山。”又云:“厥土下濕而多生楊柳,以為名。其地北據淮,東距海。”顏介日:“南方水土柔和,其音輕舉而切,天下之能言,唯金陵與洛下耳。” 昔周太王長子太伯與次弟仲雍,讓少弟季歷位,俱奔江南,百姓從而君之,自號勾吳。太伯所筑勾吳故城,在梅里平墟,今常州無錫縣東三十里故吳城是也。太伯卒,無子,百姓共立仲雍為君。仲雍已下至周章四代,皆君于吳。武王克紂,因而封之,故春秋時其地屬吳。自周章以后十八代,吳王夫差即位,無道,立二十三年,當春秋魯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為越王勾踐所滅,其地乃屬越。案周書元王四年,即越王勾踐四年,當春秋之末,越既滅吳,盡有江南之地。越王筑城江上鎮今淮水一里半廢越城是也。案,越范蠡所筑。城東南角近故城望國門橋,西北即吳牙門將軍陸機宅。故機入晉,作《懷舊賦》日“望東城之紆余”,即此城。在三井岡東南一里。今瓦官寺閣在岡東偏也。勾踐后七代一百四十三年,越王無疆即位元年,當周顯王三十六年。越霸中國,與齊、楚爭強,為楚威王所滅,其地又屬楚。乃因山立號,置金陵邑也。楚之金陵,今石頭城是也。或云地接華陽金壇之陵,故號金陵。 楚威王后一百一十余年,當秦始皇二十四年,秦滅楚,兼諸侯,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案《秦本紀》:渭南、河上、中山、潁川、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瑯琊、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巨鹿、邯鄲、上黨、平原、云中、太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已上三十六郡也。④以金陵為鄣郡于故鄣,屬今吳興郡。浙江以東為會稽郡。楚亡以后一十三年,當始皇三十六年,始皇東巡,自江乘渡。望氣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氣。”因鑿鐘阜,斷金陵長隴以通流,至今呼為秦淮。其淮本名龍藏浦,其上有二源:一發自華山,經句容西南流;一發自東廬山,經溧水西北流。人江寧界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其二源分派屈曲,不類人功,疑非秦始皇所開。古老相傳,方山西瀆江土山三十里,是秦始皇開。又鑿石碗山西,而疏決此浦,后人因名秦淮也。乃改金陵邑為秣陵縣。秦之秣陵縣城,即在今縣城東南六十里,秣陵橋東北故城是也。秦乃罷周時諸侯,置郡縣宰守,以秣陵屬鄣郡。漢武帝元封二年,廢鄣郡,置丹楊郡,而秣陵縣不改。始放虞舜置一十二州刺史,以領天下諸郡,則《虞書》所謂“咨十有二牧”,揚州是其一焉。 自漢初置揚州,治無定所。案《輿地志》:漢揚州初理歷陽,后理壽春。靈帝末,時揚州刺史劉繇為袁術所逼,又徙曲阿也,云云。晉永嘉中,王敦始為建康,創立州城,今江寧縣城所置其西偏。其西即吳時冶城,東則運瀆,吳大帝所開,今西州橋水是也。案《晉書》:孝武太元末,會稽王道子為揚州刺史,治東第,時人呼為東府,因號此城為西州,故傳云東府、西州是也。橋逼州城東南角,因以為名焉。王莽改丹楊為宣亭郡。后漢初,還為丹楊郡,郡治于宛陵,統一十七縣。而揚州因漢不改,所統六郡,為九十二縣也。案,前漢初置丹楊郡,即治宛陵,于潛、江乘、春谷、秣陵、故鄣、句容、涇縣、石城、胡熟、陵陽、蕪湖、黟、溧陽、末城、丹楊、歙縣等一十七縣,后漢仍之不改,州所領郡,亦依舊焉。太祖上 太祖大皇帝姓孫氏,諱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也。其先出自周武王母弟衛康叔之后。武公子惠,孫曾耳,為衛上卿,因以孫為氏。春秋時,孫武為吳王闔閭將,因家于吳。帝乃孫武之后也。祖鐘,父堅。案《祥瑞志》:鐘家于富春,早失父,幼與母居,性至孝。遭歲荒儉,以種瓜自業。忽有三少年詣鐘乞瓜,鐘厚待之。三人日:“此山下善,可葬,當出天子。君望山下百步許,顧見我等去,即可葬處也。”鐘去三四十步便返顧,見三人并成白鶴飛去。鐘記之,后死葬其地。地在縣城東,冢上常有光怪,云氣五色,上屬于天。及堅母孕堅,夢腸出繞吳閶門,以告鄰母。母日:“此夢安知非吉祥也。” 堅生,容貌奇異。仕漢為破虜將軍、長沙太守。靈帝末,董卓作亂,堅乃自長沙舉兵討卓,破卓軍于陽夏。長驅入洛,修祭漢陵廟。屯軍城南甄官,井上見五色氣,使人人井,得漢傳國璽,文日“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龍一角缺。案《后漢記》云: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者投于井中。其缺者,是漢元后為王莽逼奪,擲璽于地而損之也。 ……
文學之都經典文庫建康實錄(精) 作者簡介
許嵩,生平歷來無考。我們只能從《建康實錄》本身簡單了解到,他是高陽(今河北高陽縣一帶)人。其先人東漢末南渡。許嵩生活在唐玄宗、肅宗時代。他在建康(南京)曾長期居住,對建康周圍地理十分熟悉,而且對六朝遺跡作過詳實的考察,在編撰《建康實錄》時,又“引據廣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