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瓦爾登湖彩圖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58561
- 條形碼:9787511358561 ; 978-7-5113-585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瓦爾登湖彩圖館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閱讀本書,你不僅會感覺到心靈的純凈、精神的升華,還能學習動植物學知識和廣博的人文、地理、歷史知識,體會行云流水中振聾發聵的思想。
瓦爾登湖彩圖館 內容簡介
《瓦爾登湖》記錄了梭羅獨處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妙篇章。《瓦爾登湖彩圖館》詳盡地描述了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度過的兩年隱居時光,以及期間的關于自然、人生、人性等的思考。記錄了他獨處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探尋生活真諦的奇特歷程。這本依據他自己的生活體驗寫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體力行結出的豐碩成果,書中處處閃耀著寧靜、恬淡、智慧的光彩。
瓦爾登湖彩圖館 目錄
省儉之道
補充詩篇
生活之地,緣何生活
閱讀
傾聽
寂寥
來訪者
豆田
村子
湖
貝克田莊
更高的規律
與鳥獸為鄰
室內取暖
原住民;冬天的訪客
冬季鳥獸
冬日瓦爾登
春日
結語
瓦爾登湖彩圖館 節選
《瓦爾登湖彩圖館》: 讓我們好奇的是,森林中到底有多少動物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而且是隱居著的,它們在鄉鎮周圍覓食,只有獵人才能猜測到它們藏在哪兒。水獺在這兒生活得多么隱僻啊!它有4英尺長,已經長到一個小孩子那么大了,也許還從沒有人瞧見過它呢。以前,在木屋后面的森林里,我還看到過浣熊,現在到了夜里,我或許還能聽到它們的嚎叫聲。我一般上午耕作,中午在樹蔭下休息一兩個小時,然后吃午餐,接下來就在泉水邊讀一讀書。那泉水是附近一塊沼澤地和一條小溪的源頭,是從布里斯特山上流下來的,離我的土地約有半英里遠。要去泉水邊,我得穿過一片又一片長滿了小油松的野草叢生的低洼地,到達沼澤地附近的一片較大的森林。那兒濃蔭蔽日,非常幽靜,在一棵巨大的白皮松下面,有一片干凈堅實的草地可供人坐著歇息。我就在這兒挖出了泉水,并砌了一口井,清澈的銀白色泉水汩汩地流淌著,我可以汲取滿滿的一桶水,而井水也不會渾濁。仲夏時節,湖水的溫度太高了,所以我幾乎每天都來這兒汲水。山鷸也帶著一窩幼鳥過來了,它們在泥土中尋找蟲子,母鳥飛到雛鳥頭上約一英尺的高度,把它們引向泉水邊,而小山鷸們在下面結成隊奔跑著。后來,這只山鷸發現了我,便拋下它的幼仔們,圍著我一圈一圈地轉圈,圈子越縮越小,等到距我只有四五英尺了,它便偽裝成翅膀或者雙腿折斷的樣子,以吸引我的注意力,好讓幼仔們逃脫。這時,幼鳥們已經開始逃跑了,它們發出尖細的微弱的叫聲,按照母親的指示,排成單行穿過了沼澤地。或者,我并沒有看見母鳥,卻聽見了雛鳥們細小的叫聲。斑鳩也來泉水邊歇息,或者在我頭頂的那棵白皮松上,在柔軟的枝條問飛來飛去。還有紅色的小松鼠從*近的樹枝上竄下來,對我格外熱情而又好奇。你只須在森林中某個吸引人的景點小坐一會兒,它的全體成員都會出來,輪流在你面前展示一番。 我還是一些不那么和平的事件的見證者。有一天,我出去看我的木柴垛,或者說去看那一堆樹樁,在那兒,我看見了兩只大螞蟻,一只紅的,一只黑的,黑色的個頭更大一些,幾乎有半英寸長,它們正在搏斗。一交上手,就誰也不肯罷休,拼斗著,角力著,不停地在木片上翻滾著。向遠一點的地方看去,更令我驚奇的是,木片上到處都是這樣的格斗者,看來這不是個人的決斗,而是一場戰爭,兩個蟻族問的戰爭。紅螞蟻和黑螞蟻正在激烈地交戰,往往還是兩只紅的對抗一只黑的。在我放木柴的場地上,滿坑滿谷都是這些邁密登。紅的、黑的死者和垂死者,布滿了整個大地。這是僅有的一場我親眼目睹的戰役,也是唯一的一個我身臨其境時,戰斗正酣的戰場。這場自相殘殺的戰爭啊,一邊是紅色的共和派,一邊是黑色的帝國派。雙方都要死戰到底,雖然我沒聽到任何聲音,但我認為,人類從沒進行過這樣堅決的戰爭。在燦爛的陽光下,我看見在木片之間的小山谷里,有一對戰士正死死地抱在一起,現在是正午,它們準備戰斗到日落,或者說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個頭稍小的那只紅螞蟻,像老虎鉗一樣死死地咬住敵人的面門,它在戰場上不斷地翻滾,卻始終咬住敵人的一根觸須的根部,至于另外一根觸須,早就被它咬掉了;而體格更加健壯的黑螞蟻,則不斷地把紅螞蟻從一邊甩向另外一邊。我走進細看,它已經咬掉紅螞蟻的好幾個部位了。它們廝打得比惡狗還兇狠,沒有任何一方肯示弱。它們的戰爭口號顯然是:“不能取勝,寧可戰死!”此刻,從這個小山谷的頂上出現了一只孤單的紅螞蟻,它看起來非常激動,可能是剛剛殺死了一個敵人,也可能是還沒有加入戰斗——很可能是后者,因為它軀體完好,還沒有任何損傷。它的母親叮囑它,要么帶著盾牌凱旋而歸,要么躺在盾牌上被戰友抬回去。也許它是第二個阿喀琉斯那樣的英雄,獨自在一旁醞釀著怒火,現在趕來拯救它的普特洛克斯,或者為其復仇來了。它遠遠地看到了這場不公平的戰斗——因為黑螞蟻的個頭幾乎比紅螞蟻大一倍——它飛奔過來,直到離那對搏斗者半英寸遠時才停下來,然后瞅準時機,撲向那黑色的敵人,從黑蟻的右前腿根部開始進攻,完全無視敵人對自己身體任何部位的攻擊。這么一來,三個勇士緊緊地抱成一團,仿佛發現了一種新的吸引力,所有的鐵鏈和水泥都無法與之相比。這時,如果我發現它們各方都有軍樂隊,聚合在比較顯眼的木片上,演奏自己的國歌以激勵那些落于下風的戰士,或者鼓舞那些垂死的斗士,我也絲毫不會感到詫異。我自己也跟著激動起來,仿佛它們跟人類沒什么區別。你越這么想,就越覺得它們跟人太相似了。暫且不說美國的歷史,至少在康科德的歷史上,的確還沒有哪場戰役能與這場戰爭相比,無論是從參戰人數,還是從戰斗中所表現出來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上來說,都無法比擬。從人數和慘烈程度上講,它稱得上是一場奧斯特利茨之戰,或者德累斯頓之戰。康科德之戰算什么!只不過死了兩個愛國者,路德·布朗夏爾負了重傷而已!這兒的每一只螞蟻都是一個布特里克,高喊著:“射擊!為了上帝,射擊!”而成千上萬個戰士的命運,都跟戴維斯、霍斯默一樣。這兒沒有一個是雇傭兵。我確信,它們像我們的祖先一樣,不是為了豁免3美分的茶葉稅,而是為了原則而戰。對作戰雙方而言,這場大戰的結果都是舉足輕重的,讓人銘記的,至少像我們的邦克山戰役一樣。 ……
瓦爾登湖彩圖館 作者簡介
梭羅(1817-1862),具世界影響力的美國思想家,美國精神和傳統的奠基者之一,十九世紀中期病美國文壇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瓦爾登湖》是美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經典。1845年7月4日,28歲的梭羅獨自一人來到距離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